![]() |
|
|
关于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报告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0/14 |
|||
|
柳林县林业局局长 高治安 (2020年9月25日) 尊敬的刘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现将我县经济林产业发展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我县经济林产业基本情况 柳林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是原国家林业部确定的“全国名特优稀经济林基地县”。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全局,以生态脱贫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红枣振兴带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助推巩固提升”的战略目标,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大力提升红枣和核桃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把红枣和核桃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作为经济林建设的主抓手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巩固提升全县28万亩红枣林和25万亩核桃林基地,通过高接换优、提质增效,红枣正常年产量6000万斤,核桃年产量1000万斤。 近年来受外部市场冲击、自然灾害、劳动力价格上涨、产业链延伸不够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县红枣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近三年虽然红枣挂果好,但由于采收季节阴雨连绵,致使红枣裂果严重,加之枣农弃农务工现象严重,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产出,但红枣产值很小,近三年红枣产量仅达正常年产量3-4成,约2000万斤。由于枣贱伤农,形成了价格越低,枣农收入越少,管理越粗放,品质越差的恶性循环圈。枣区近80%的枣园荒芜,甚至有刨树种地的现象。 同样,陷入困境的还有核桃产业。由于核桃品种混杂,缺少本地加工企业,加工产品研发几乎为零,核桃价格受限于外地客商的上门收购。2019年最低价格每斤3元,农户投入积极性受挫。红枣、核桃两大经济林产业陷入困惑迷盲期。 二、经济林产业的举措 面对我县经济林产业现状,特别是红枣林、核桃林支撑着全县近20个点的森林覆盖率,是维系柳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支撑,在柳林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下,经济林易毁难栽。在沿黄年降雨量400毫米的情况下,很难找到比枣树更理想的适生树种,应下大力气保护和振兴,积极想办法、定措施、出实招。 (一)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对经济林实行分类经营, 分项施策。 1、2020年我县争取到国家红枣林地退耕还林项目3万亩,对立地条件差、25°以上低产低效坡耕红枣林地加插连翘,享受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培植红枣林下产业,可争取农户补贴4500万元,工程造林补贴2400万元。 2、争取省级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4.4万亩。对2万亩有培养前途,立地条件较好的红枣林地通过综合管护,提高效益,实现提质增效。与县级红枣振兴战略相匹配,在沿黄5乡镇建立红枣标准化示范园1.5万亩,每亩投资200元;高标准管护示范园0.4万亩,每亩投资500元;科技示范园0.1万亩,每亩投资1000元。通过科技引领、高标准示范,标准化管理引领红枣生产走出困境。对全县东部9乡镇实施以综合管理、高接换优为主的提质增效2.4万亩,在龙门垣园区建立高接换优示范园2100亩,在联盛农业园区建立综合管理示范园3500亩,通过专家指导,示范引领核桃产业实现规范化管理。提质增效项目每年可得到省级投资880万元,有效带动产业发展。 (二)与科研院所联创,共同攻克产业难关。我局先后与山西省农业大学、山西省林业科学院、山西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联手攻关。山西省农业大学食品工程科技学院开发红枣功能食品,新产品已由振兴农业有限公司试产;山西省林业科学院指导建设红灵芝鲜枣合作社开展设施栽培,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山西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三交镇高家山村建立嫁接酸枣示范点,市场前景广阔;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晋园晚红”抗裂品种大面积推广;县林业局总工高海平和山西省红枣协会会长、全国著名红枣专家张志善研究员任主编,根据柳林实际编写的《枣树良种与高效栽培技术》已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已入选2020年农家书屋进行二次印刷,作为我县乃至周边枣区培训教材,有很 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龙门垣核桃园区和汾阳核桃协会已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园区家家有技术能手、村村有技术团队。县林业局与科研院所的联创推广了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红枣核桃产业发展难题。 (三)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近两年,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经济林振兴战略,建立红枣、核桃管护示范园,建基地、做示范、实行订单农业,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联合体+基地+农户”方式,先后建立石西两河口、三交枣洼、红灵芝、高家沟卫家洼、王家塔等10多个红枣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和龙门垣万亩核桃高接换优示范园,以品质带市场,推动了经济林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四)“以举办红枣节为契机”扩大柳林红枣的影响力与知名度。2019年举办“枣香天下、诚信柳林”为主题的首届红枣文化节,今年9月29日即将举办第二届红枣文化节,通过在各大媒体宣传柳林红枣,通过网上销售、推荐会推荐扩大柳林红枣的知名度,让诚信作为柳林县名片,红枣作为名片上的主要标识。 (五)开局柳林红枣设施栽培,做足冷贮冷运产业链。结合“旅游+采摘”,初步选定蜂蜜罐、子弹头、冬枣三个鲜食品种进行设施栽培,上市期由7月份延伸到10月份,建成1000吨贮库,配备冷运车,完善鲜枣冷贮、冷运产业链。结束我县单一销售制干枣的历史。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面对严峻的产业形势,结合经济林产业发展趋势,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破僵局、开新局、谋新篇,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一)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实施退耕还林与提质增效项目实施的有利机遇,继续分类经营、分项施策。 (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引导和引进加工企业精深加工,发展功能产品枣泥、枣粉、枣汁、枣酒的加工,鼓励企业创品牌、蹚市场,提高加工转化能力。特别是填补核桃加工空白、摆脱销售受置于人的窘境。 (三)深化“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体制,鼓励企业做示范、签订单、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激发农户从事经济林建设的内生动力,靠品质赢市场,真正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格局。 (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改善枣园、核桃园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上倾斜。改善果园水源、交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化经营。 (五)换接适销对路品种,拓展鲜食市场规模,引导企业、合作社开辟鲜枣与鲜食核桃市场。利用大田、大棚、设施多种生产经营方式,延长上市期,稳定销售市场。 (六)重视加投入,振兴经济林产业。今年是脱贫攻坚总交帐、交总帐之年,脱贫成果的巩固路更长,全县上下要更加重视经济林建设,加大产业投入,让弱势产业强起来。 尊敬的刘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经济林产业发展是我们林业工作十分重要的工作,尽管近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不少短板和空档,下一步我们将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监督支持下,真下功夫、下真功夫,做好经济林产业这篇文章,助力脱贫攻坚,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经济林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谢谢大家! |
||